改變吃藥習慣的專家

家人不愛喝水?3招不小心補足水分--做得到的喝水建議+家庭溝通技巧

我是減藥藥師胡廷岳。你的爸媽總說「我不渴」「喝太多會一直跑廁所」?結果一天下來可能只喝兩三口水,但明明你很擔心不喝水造成的結石、痛風、腎臟問題嗎?這篇文章,廷岳會教你三招:如何「不用爭執」就能讓爸媽自願補水的做得到的喝水建議。

快速導覽

嗨,我是減藥藥師胡廷岳。喝水可以避免腎結石、中風、甚至是一大堆代謝問題。但要求家人「多喝水」時,他們會怎麼回你?不愛喝水的他們,沒有人會聽話對吧?全台環島演講時,我遇過太多長輩向我反應:「我真的不渴」「水沒味道」「喝水會一直跑廁所,很麻煩」。

結果一天下來可能只喝兩三口水,完全不到標準的2000cc。明明你很擔心家人不喝水造成的結石、痛風、腎臟問題?但家人無法養成習慣怎麼辦呢?這篇文章就讓專長改變習慣的藥師,廷岳教你三招做得到的喝水建議:如何「不用爭執」,就讓「不愛喝水」的家人們自願補水。

延伸閱讀:藥物會在體內殘留多久?副作用該怎麼排出?多喝水能幫助代謝嗎?

不愛喝水的家人總說「我不渴」「喝太多會一直跑廁所」?結果一天下來可能只喝兩三口水,但明明你很擔心不喝水造成的結石、痛風、腎臟問題嗎?這篇文章,廷岳會教你三招:如何「不用爭執」就能讓爸媽自願補水的做得到的喝水建議。

家人不愛喝水?3個常見理由,你一定聽過

和爸媽、兒女說「多喝水」時,他們會怎麼說?

「但我真的不渴」「水沒味道」「喝水會一直跑廁所,很麻煩」。這背後其實隱藏著三大風險:

  1. 怕上廁所麻煩:許多行動不便、需要攙扶的長輩,都會擔心「多喝水=頻尿=麻煩別人」。尤其夜晚走動,還可能引發跌倒風險。所以乾脆就不喝水。
  2. 夜尿干擾睡眠:淺眠的長輩(例如女性更年期症狀)常因失眠問題而引起夜尿頻繁,或男性長輩因為攝護腺肥大問題沒好好解決(所以一直頻尿),進而不敢喝水。
  3. 味覺淡化,水沒吸引力:年紀大了味蕾退化,加上身體的「活動量下降」,真的常常不覺得需要喝水。這導致缺水問題越發嚴重。

但如果我們換個方式呢?我們用「拐」的、或用「吃的」。

與其強迫喝水,不如用「吃的」?

沒錯,用吃的。而且「做得到的喝水建議」其實方法不只以下三種,

不過以下三種,全都是我幫各個偏鄉家庭檢查過程中,最常給家屬的建議,而且真的很有效,整理給你:

  1. 一口一口「吃進去」:與其硬叫爸媽喝水,不如在三餐中加入水分豐富的食物,例如:魚湯、燉湯、滷豆腐、燴青菜。每一道菜都富含水分,且很有風味,讓水分不知不覺吃進肚子,比喝水還有容易被接受。
  2. 引導爸媽吃藥之後多喝水:爸媽年紀大了,早餐時間總會有吃藥、吃保健食品的時候。剛好,這時間距離晚上睡前還有很久很久,不如就請爸媽早餐之後「吃藥時,多喝水」,讓藥丸可以順利被吞下去、增加代謝(這當然只是喝水的藉口)。
  3. 增加水的「味道吸引力」:根據我的多年顧問經驗,你還可以準備無咖啡因又無糖的果乾茶包(如洛神花、桂花、檸檬乾),讓水變成「有味道的飲料」。很明顯地,這會因為很好喝,而長輩意外地不提升喝水意願,但自然提升喝水量(大笑)。

★ 相關資源:喝湯、喝無糖飲料、喝酒,算是喝水嗎?廷岳講給你聽!(減藥也有聲音囉!)

不愛喝水?不用忍耐,但要先找「做得到的喝水建議」

其實家人並不會「故意不健康」,而是我們給的方法「他們剛好不太喜歡」。

如果你也想幫助家人喝水、減藥,
其實不一定需要「只喝水」:吃水、吞藥、改變水味,也是很棒的方法。

你的家人,就交給你了。

👉 把文章分享給其他不愛喝水的家人
👉 為什麼廷岳要環島公益演講?真的活得下去嗎?每月一張台鐵票,預防一個家庭臥床(詳細點此)
👉 如果你沒空閱讀減藥新知,我願意全部講給你聽,歡迎收聽最新一集的《減藥的說》

減藥最好,
我是廷岳。

*

環島演講中!歡迎支持【預防一個家庭臥床】的費用:點此

胡廷岳藥師專注在「降低門檻,讓健康確實做得到」,目標2030 年底以前,台灣每一個人,不再受到臥床照顧折磨,是真正的「減少吃藥」。與每一位兒女想幫家人做的事情一樣。

我環島演講發明的【低門檻,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 (手機觀看版PDF),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,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!很歡迎你點此領取:【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。

不愛喝水的家人總說「我不渴」「喝太多會一直跑廁所」?結果一天下來可能只喝兩三口水,但明明你很擔心不喝水造成的結石、痛風、腎臟問題嗎?這篇文章,廷岳會教你三招:如何「不用爭執」就能讓爸媽自願補水的做得到的喝水建議。

參考資料 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薩提爾家庭溝通技巧

立即分享
胡廷岳藥師
藥師胡廷岳

藥師、慢性失能疾病預防衛教師、台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、台師大健促與衛教碩士。專精家屬、醫療從業人員、照服員的減藥訓練。

是少數跨域人類行為學、藥學、公共衛生學,並願意深入社區第一線的專家。

曾與南山人壽、北市聯合醫院、瑞泰老人長照中心、弘道基金會、心路基金會、伊甸基金會、長庚大學、台北醫學大學等單位合作「以人為本的創新衛教」。現為專欄作家、講師、顧問、出版社簽約作家。環島演講超過 10+ 個縣市。

你可能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