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改變吃藥習慣的專家

有慢性病也能減少吃藥嗎?藥師傳授「4大絕招」讓減藥低門檻做得到。|減藥四大絕招

胡廷岳藥師公益演講,幫助災偏鄉民眾減藥的過程

快速導覽

上週,廷岳接受全國廣播106電台主持人林菲的減藥訪問,她頭一句話就點出一般大眾的心聲:我也想「減藥」,尤其是隨著年紀增加,真的只想要藥越少越好。但老實說,廷岳直到成為醫院藥師之後才發現這個令人難過的事實——就算我們老後每天固定吃一大堆藥丸,慢性病依舊治不好、國人依舊臥床。 

甚至,當我在2019年眼睜睜看著父母親、我們的上一代,因為「健康建議無法順利執行」,但又要辛苦工作養家,最後犧牲了自己的健康、放任慢性病惡化成「躺平臥床」。於是,從2019年起,廷岳發願舉辦每月的公益演講,好讓自己接觸第一線民眾,給予做得到的健康建議,幫助台灣民眾做得到、聽得懂健康。

因此,接下來就是我在減藥藥師的日常公益演講時,會使用到的「減藥四大絕招」,我要讓慢性病多年的你以及你的家人,也有能力減少吃藥。順帶一提,如果你想要報名線上公益演講,歡迎點此

本文大綱:
1. 慢性病也能減少吃藥
2. 減少吃藥,有哪四大絕招?
3. 臥床之前,都來得及減藥

公益演講,幫助民眾減藥的過程

慢性病也能減藥

你知道我們這輩子吃最多藥的時間點,是什麼時候嗎?

大部分的人都會猜「白髮蒼蒼、百歲」的時候,但其實這答案並不是最正確的。因為,百歲人瑞一定有慢性病,但不一定每一位長者就一定要臥床。當你走去醫院、照顧之家看看,你就會發現,「臥床之後」才是我們人生當中,吃最多藥的時間點。不論你當年幾歲。

因此,請你相信我環島超過12個縣市的演講經驗:慢性病的病人一定都能減少吃藥。接下來,我有簡單的四大絕招與你分享。

減藥,有哪四大絕招?

我們常常聽到「有些藥會傷腎傷胃」、「有些藥不能亂停」、「有些藥會越吃越重」。老實說,這些專有名詞根本太難,我還沒講完太陽就下山了。

學會減藥可不必那麼麻煩。

基礎減藥的方法,只需要把常見藥物分成四種:生活改善藥、治病藥、保養藥、強效救命藥。如此一來,甚至我在偏鄉公益演講時,台下的高齡長輩一聽完也會紛紛點頭。「減藥的四大絕招」分別是:

減藥的四大絕招

第一:減少生活改善藥

「治標不治本」就是在說這種藥。例如:止痛藥、安眠藥、胃藥、過敏藥、鼻涕藥咳嗽藥。

這些藥物吃得當下心情舒爽,但問題還是沒被解決,等到藥效退了,人一定又痛了回來、鼻水流個不停。像這樣治標不治本的行為,就像明明地板上有顆糖果長滿了螞蟻,你卻只把螞蟻趕走、糖果留下,放任糖果明天又長螞蟻一次。

也因此,吃這些藥的當下,副作用都是「多扛的」,講的極端一點,如果我們有機會在疼痛的當下,馬上找醫師、找物理治療師治療疼痛。這輩子甚至一顆止痛藥都不用吃。(相關文章:物理治療師為何無法流行?我幫助中風爺爺找回自信心背後的故事)

長期吃安眠藥的副作用是可能會造成失智、長期吃消炎止痛藥的副作用是傷害腎臟、長期用過敏藥的病人也很有可能眼壓高。為什麼生活改善藥的副作用,都是在長期使用之時才會出現?其實道理很簡單,這些藥,原本就不是設計給你長期吃的,只能用於短期抑制症狀。

因此,我們要學會在「不影響既有的習慣的前提之下」,解決疼痛問題、慢性過敏、失眠問題。如此一來,這些生活改善藥就可以立即不吃了,對吧?這就是減藥的第一個建議。

第二:減少治病藥

你還記不記得生活中曾經出現過一種藥,每次看診時,醫師都會要求你「必須把它們按照療程吃完」。是的,它們就是專門清除病毒、殺死細菌「治病藥」,例如清冠一號、抗病毒藥、抗生素、香港腳藥膏。

這類藥物的特色就是短期吃,就算症狀好轉了也要吃,因為根據統計,我們就是要把療程吃完,細菌或病毒、黴菌,才會全部死亡,你的病才不會復發,未來的你才不會製造自己麻煩還需繼續回診、甚至拖延出併發症。

就算這些藥,都會讓你出現副作用好了:例如過敏起紅疹、腸胃不是拉肚子,其實也只會是三天五天七天的事情,停了藥,副作用自然也會跟著消失。另外,請不用擔心副作用帶來的「後續影響」,因為這些藥,是不可以出現「後遺症」的,要不然當初研發藥物的那10年,「後遺症」也必須被發現。

治病藥的特色就是,疾病根除了,就絕對不用再吃(醫師也不會開給你了)。除非你很鐵齒,沒有乖乖把治病藥吃完,然後復發了。回診之時一定又會得到更多、副作用更強的藥。(相關文章:如果你很擔心副作用,可以看看這篇文章)

至於如何減少這些藥物的方法,說真了,你其實早就已經會了。你想想疫情至今這段時間,我們是不是做了很多防疫技巧,導致確診感冒、流感的頻率大幅下降了呢?這就是減藥的第二個建議。

(相關文章:為什麼「阻止親友吃」清冠一號?藥師曝光兩大成份副作用)
(相關文章:不想安眠藥成癮?醫療講師給退休人士的「戒斷安眠藥」3項基本定律,減藥不再被失眠綁架)

第三:減少強效救命藥

另外有一種藥特別不一樣,你會巴不得醫師一定要開給你,幫幫忙拯救你的生命,那就是「強效救命藥」。

這些強效救命藥,顧名思義就是超級強,強到能夠維持住你瀕死的性命、逆轉你的身體症狀,但通常也有嚴重難受的副作用。例如:化療藥、通血路藥、自體免疫藥、顧腎藥。大部分坊間聽到的吃西藥的缺點都是這些藥造成的。(相關文章:「化療藥我會不會讓我的父親使用)

有失必有得。很合理。

當我們不小心得到癌症、腦中風、血管性失智、洗腎等等等嚴重會影響到生命的臥床疾病,這下子就是將自己的性命放在天秤的兩端:該承受副作用好、還是失去生命好?唉,如果你的孫子下個禮拜就要出生了,我相信你的答案也已經很明顯了:這禮拜先好好救回自己吧。

甚至,當我們不小心因為口服或注射強效救命藥而出現嚴重副作用了之後,我們竟然還要吃下更多的藥來「治療」這些藥物所造成的副作用,導致自己的用藥越來越多。廷岳文章開頭提到的「這輩子吃最多藥的時間點」,就是在說這個時候。

說真的,我們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,知道執行健康的生活習慣事關重要,卻因為忙碌的工作、困難的執行過程,導致我們都無法成功做到健康的生活。嘿,我不就來了嗎?我通常都會利用引導晤談技巧,將做得到的替代方案,送給家人用來預防臥床、減少自身使用強效救命藥的機會。這就是減藥的第三個建議。(相關閱讀:14顆剩兩顆,愛喝飲料的病人我怎麼幫他減藥?)

又或者,請你好好利用下面第四種藥,讓自己的三高不要惡化的那麼快。我叫它「保養藥」。

第四:減少保養藥

有一種藥,是身為減藥藥師的我「推薦你務必一定要認真吃的藥」,那就是「保養藥」。例如:控制好血壓、控制好膽固醇、高血糖、高尿酸的那些藥。

認真吃這些藥也是一種減藥行為,你將會因為「這些藥物幫助你控制好了慢性病」,讓未來的自己降低中風、洗腎、心血管硬化的風險,避免未來必須使用那些「副作用超多的強效救命藥」。

你將會幫助自己「暫時奪回」逆轉慢性病的時間,在一個不讓身體繼續被慢性病侵蝕的狀態下,好好找找有沒有什麼做得到的健康生活建議。

等到哪天,慢慢從生活控制好了血壓血糖,抽血都很好看,你就可以在不遠的未來「減少吃保養藥」。畢竟看到好轉的報告,醫師又怎麼能開藥給你呢?

是的,這些保養藥的副作用也有可能會讓你脹氣、瘀青、肌肉痠痛。但請你認真看看這些副作用,其實都是小小的、都是可以被避免的,甚至停藥之後副作用也會消失不見,不會殘留,不會變成後遺症。更別說這些藥常常都有「顧心、顧腎、顧心血管」的副作用了。(關於如何避免藥物副作用,我有一堂預錄好的課程錄影,如有興趣可以點開看看)

好好吃保養藥,以減少強效救命藥的使用;用心從生活控制好了血壓血糖,以減少保養藥的使用,這就是減藥的第四個建議。

(相關課程:做得到的糖尿病控制建議:外食、吃宵夜、戒除保健食品、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必看)

*

臥床之前,都來得及減藥

「健康很難,連醫療人員自己也做不到曾經說出口的那些健康建議。」

「多吃蔬菜、多喝水、多運動!」聽起來很合理,但實際上忙著看診的醫師們,自己也做不到,就跟你我一樣,午餐只能喝飲料配便當,血糖血壓被迫越來越高。你我懂這麼多健康知識,為什麼家人卻依舊「慢性病惡化、失能臥床」?我想這就是因為健康建議,通常都少了那麼一點「人情味」吧。

廷岳是少數跨域「人類行為學」、「藥學」、「預防醫學」,並深入第一線公益演講,幫助民眾實際預防健康惡化的專家。能用白話文解釋病情,也能幫助人們省下時間成本與意志力的消耗。治本根除,真正的「減少吃藥」。希望這篇文章資訊能夠幫助你好好減藥,臥床之前,都來得及。

減藥最好,

我是廷岳。

◆歡迎單位邀約演講、或報名減藥公開班,這是我的履歷與經驗:名片

◆廷岳專精致病生活習慣改變,與病人家屬、健康助人工作者之減藥賦能訓練。是少數跨域人類行為學、藥學、公共衛生學,能實際幫助民眾預防健康惡化的專家。曾與南山人壽、市立聯合醫院、瑞泰老人長照中心、弘道基金會、心路基金會、伊甸基金會、長庚醫學大學、台北醫學大學等單位合作。

◆相關文章:台灣人該如何「減藥」?長期吃藥、吃保健食品的人生,是真正的健康嗎?

*

環島演講中!歡迎邀約演講:名片

胡廷岳藥師專注在賦予人們「有動機自願執行健康行為」,想在2030 年底以前,讓台灣每一個人都能控制好慢性疾病,與我的爸媽一樣。關於為什麼我要環島演講

我環島演講發明的【低門檻,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 (手機觀看版PDF),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,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!很歡迎你點此領取:【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

立即分享
胡廷岳藥師
藥師胡廷岳

藥師、慢性失能疾病預防衛教師、台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、台師大健促與衛教碩士。專精家屬、醫療從業人員、照服員的減藥訓練。

是少數跨域人類行為學、藥學、公共衛生學,並願意深入社區第一線的專家。

曾與南山人壽、北市聯合醫院、瑞泰老人長照中心、弘道基金會、心路基金會、伊甸基金會、長庚大學、台北醫學大學等單位合作「以人為本的創新衛教」。現為專欄作家、講師、顧問、出版社簽約作家。環島演講超過 10+ 個縣市。

你可能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