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島演講的過程中,我曾遇過很多夥伴或長輩,可能因為身處在不良的環境,而搞到自律神經失調與大量用藥、或者焦慮到睡不好、就連慢性腸胃問題也控制得很不理想。
他們也跟當初的我一樣,總是會說自己「放不下」。沒關係,這篇文章我也沒有要你放下。我就是想分享:「你可以不要放下、不要反擊」,但也請你不要忍耐。
故事開始。
*
我的工作必須常常待在醫療現場,有趣的是,沒有人是心甘情願生病的,所以時不時就會出現一位「負能量」的病人,打壞我一整天的好心情。
不過,我絕不會要求自己「忍耐」,只是病人權力最大,我也不可能「反擊」。
所以多年來,我總是用「下班後吃大餐」或「點一杯飲料」來犒賞自己。這些年來我總是默默承受著負能量,也總是開玩笑的說,我願意用體重的增加換取身心健康。
不過,某天我的診間前,出現了一位77歲奶奶,她在我受到負能量的當下,馬上給了我一段一輩子受用的智慧。之後我每次生氣都會想到這句話,然後心情一下子就靜了下來。
我想教你這一招,直接把負面情緒從我們人生中刪除的方法--奶奶那天教會我的人生智慧。
我正在環島公益演講!歡迎支持【預防一個家庭臥床】的費用:點此
被病人「負能量攻擊」的早晨
那天早上,隔壁診所正在忙著打新冠肺炎疫苗,一位奶奶趁等待時來找我聊天。不過,正當我們聊得很開心時,另一位陌生病人突然走了進來,把一張寫著密密麻麻的A4紙直接貼到我臉前。
他基本上就是往我的臉上打,近到我必須後退一步才能看清。
不過,當下我並沒有生氣,因為診所裡常常會有聾啞病人,他們是用紙筆溝通的,大部分的人連讀唇語也無法對談。
所以我就以為「他也是」,然後拉開抽屜、準備拿出紙筆時,結果他忽然破口大罵:「打疫苗是在隔壁,不是這裡,你是不會直接講喔?白癡?」說完就轉頭走人。
我傻眼了:「原來剛剛那張紙是疫苗通知單?你拿那麼近,我是看得到是不是?然後誰又你是罵誰白癡?」我當下表情一定超級生氣。
只是我的情緒還沒回神過來,眼前奶奶就看著我的眼睛說:「我現在說這些,你可能會覺得不中聽。不過你還年輕,路很長,那個人看起來就不正常。未來遇到這種人,不要講話,等他走了,事情就也離開了。」
「你就當作今天的時光,從沒有出現過這個人。」
「你的一切就會回到正常。」
嘿,對欸,那前一秒我在幹嘛?我正常跟奶奶開心的聊天對嗎?好欸,那就把記憶刪除,從剛剛開心的話題繼續聊下去吧。
「下次如果你遇到負能量,你就當作今天的時光,從沒有出現過這個人。」
奶奶的智慧:刪除,不是忍耐
小時候,很多長輩都會跟我說「忍一下就過了」,然後我就會更生氣:
為什麼犯錯的是他?忍耐的卻是我?
但這次我聽到的卻不是忍耐,而是刪除。
忍耐意味著我們仍然保留著負面情緒,只能靠自己慢慢消化或排出;但刪除則是從根本下手,完全不讓對方在你人生裡留下一秒鐘的份量。
也是,像這麼荒誕又沒禮貌的人類,我也不想讓他留在我的記憶裡!?。甚至為了他生氣、還傷身體?這對我來說也太不划算了。
對啊,遇到負能量時,選擇「刪除」仍是我至今照顧好自己身心健康的最佳解方。任何負面情緒來源,都不值得出現在我的快樂生命中的任何地方。
我突然從負能量的漩渦解放了,謝謝你,奶奶。
後來,我也用同樣的方法,來協助任何焦慮或高血壓的病人釋懷當下的壓力、協助他們因「刪除了負能量」而減少用藥。以下是我後來的經驗談,我想整理三個邏輯給大家:
3個讓你「不被佔據」的生活解方,刪除負能量
1️⃣練習「不處理」
當遇到不合理的人,比起深呼吸。我認為你應該轉身做別的事、或直接離開現場,不再給對方更多互動空間。事情就可以暫時不要惡化。
例如很多時候:小孩子開始暴走、或大哭,有經驗的父母都會將孩子帶離現場,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根據人類行為的法則:我們走進「新的環境」,身體與大腦就要重新適應。這就會給大腦一個重新調整的機會。你可千萬不要告訴自己忍耐。沒有人要忍耐。換個環境給自己喘息一下,然後再進入步驟二。
2️⃣保留「原本的好情緒」
這時候再來深呼吸。
想想你在遇到負面情緒來源前,你正做的事、你正在感受的快樂。把注意力拉回事件發生之前,讓正面情緒繼續延續,然後將負面情緒刪除與忘記。
想想看沒有這件壞事之前,你正在幹嘛?哪些事情讓你快樂,是不是除了這個人之外,其他人都是來帶給你快樂的?別被一個人全盤影響。
有時候我們會想著「損失」,如果我選擇忘記,這樣剛剛那個人害得我吃虧吃虧,這筆帳我又該算誰的?如果你這樣想,就陷入了「沉默成本」的陷阱題。你想想看,「反正都吃虧了」,開心的過完一天也是一天,生氣的過完一天也是一天,我們何不選擇前者呢?
就像剛剛說的一樣,選擇刪除就好了。然後記得深呼吸。深呼吸,吸到橫膈膜的位置下方,就可以誘導你的交感神經放鬆、副交感神經活化,進入自己放輕鬆的感覺。
3️⃣遠離「令人討厭的過敏原」
每個人多少都有「對某件事情過敏的機會」。例如總有人的行為很令人討厭。
那就遠離他吧!
演講的時候我常常開玩笑:你討厭某個人,就應該像對他過敏一樣,註記在健保卡上,未來別再相遇了!我們可以選擇黑名單、換個溝通渠道、換個對口、冷處理。方法自在人心。
剛剛利用了步驟一、步驟二冷靜下來之後,這個步驟三想帶領你:重新想想有沒有任何減少接觸這個人的機會。就像我們已知自己對蝦子過敏,這輩子就不會再碰蝦子一樣。
就像成功學書籍上寫的文字一樣:你會成為你身邊「最常接觸五個人」的樣子。你身邊最常接觸哪五個人呢?當你身旁只剩下正能量的人類,我有十足的把握你一定也能變得正能量。
*
在減藥的路上,我常說「疾病=遺傳+壓力+生活習慣」。情緒健康,當然跟身體健康一樣重要。許多藝人不也是壓力承受太大,然後罹癌或生病的嗎?
如果那天77歲的奶奶沒有跟我談談這個道理,現在的我可能還在忍耐,也給不出做得到的舒壓建議。未來,你又在生活中遇到壓力來源,不妨試試這個方法,讓情緒的控制權回到自己手上。
- 練習「不處理」:先離開現場,給大腦一個重新調整的機會。
- 保留「原本的好情緒」:深呼吸,想想原本正在做的事、你正在感受的快樂。
- 遠離「令人討厭的過敏原」:遠離那個造成負面情緒的來源。
「你就當作今天的時光,沒有出現過這個人。」
👉 未來搜尋「減藥藥師+負能量」,就能又找到這篇文章。
👉 如果你身邊有人也被周遭的負能量所困擾,分享給他!
👉 如果你沒空閱讀減藥新知,我願意全部講給你聽,歡迎收聽最新一集的《減藥的說》。
減藥最好,
我是廷岳。
環島演講中!歡迎支持【預防一個家庭臥床】的費用:點此
胡廷岳藥師專注在「降低門檻,讓健康確實做得到」,目標2030 年底以前,台灣每一個人,不再受到臥床照顧折磨,是真正的「減少吃藥」。與每一位兒女想幫家人做的事情一樣。
我環島演講發明的【低門檻,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 (手機觀看版PDF),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,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!很歡迎你點此領取:【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。
參考資料 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、臺北市政府衛生局、苗栗醫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