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藥的副作用太多怎麼辦?很可怕對吧?我是藥師,你是不是也曾拿到藥袋,然後看到上面寫滿「頭暈、夢遊、嗜睡⋯⋯」等等副作用,然後就開始猶豫該不該吃?該不該吃一天停兩天,又或者更誇張的直接把藥放進儲物櫃,連碰都不敢碰呢?
通常,有些人看了乾脆不吃,結果病情延誤;又有些人卻是忍耐著身體不適,堅持一定得吃完「有副作用的藥」,然後忍耐到身體壞掉。喂喂喂,我們其實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!
身為推廣減少吃藥的藥師胡廷岳,我已環島演講,教育超過30000戶家庭減少吃藥。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來聊聊:「副作用會持續多久?該如何緩解副作用?藥的副作用太多怎麼辦?」,以及「3 步驟檢查法」+「2 個副作用管理技巧」。
延伸閱讀:西藥有哪些副作用?藥師整理:這2情況「副作用竟然是好事」!
藥的副作用太多怎麼辦?3 個原因你一定要懂
問問你:藥袋上的「副作用」真的全部都會發生嗎?
如果你也覺得「不會」。那進階一點的問題來了,請問「副作用全部都發生」機率高、還是「副作用全部都不發生」的機率高呢?「副作用全部都不發生」比較合理對吧!不清楚沒關係。我舉個例子:網路上常常有人說:「這藥會夢遊,我爸吃兩天就不敢吃了。」其實,藥袋上列出多半都是副作用,而不是「後遺症」。
所謂「後遺症」是什麼?我們等一下再談。而反觀,副作用就是藥廠根據過去所有曾經出現過的案例,一一記錄下來,目的是提醒「有可能」,不是說「一定會發生」。背後原因有三:
- 法律保護:藥廠多寫一點,萬一真的有人吃藥出事,藥廠後續的賠償責任才不會太重,它的賠償才不用那麼多。這是負面一點的原因。
- 風險揭露:反過來說,藥袋上沒寫的副作用,幾乎就不會發生。因為每顆藥上市之前,多要經過十年、幾百萬人類的人體實驗,好好證明這顆藥已知風險、風險可控。甚至,藥袋上所標示的「頭暈、腹瀉」,很有可能已經最差最差的情況了,其他的你幾乎不用擔心。這是正面一點的原因。
- 醫療人員要保護你:如果藥袋上不但有「副作用」、甚至還有「後遺症」,那麼醫師開這款藥給你吃之前,就要多加小心。
因此,我會小小這樣結論:
- 藥袋上寫的副作用,不一定都會發生。
- 副作用與後遺症不一樣。副作用的定義是:就算發生了副作用,只要你停藥,副作用就會跟著藥效一起消失。如果症狀還是沒有消失,就是疾病所引起。
- 第一次吃藥之後,沒有發生任何不舒服,就表示這個藥對於你沒有副作用。
- 副作用是機率問題,別人吃藥有副作用(例如拉肚子),不代表你也有。
所以嚴格來說:服藥初期的病患、中高齡者、照顧者,若對這些警示沒有正確解讀,胡亂不吃藥反而會誤判、錯過治療黃金期,讓病情惡化、藥物越吃越多。
故意不吃藥,反而未來要吃更多的藥,這就違反了減藥藥師想協助人們減藥的初衷。
但如果你的運氣不好,剛好你就是吃藥會很不舒服的那位病人?我倒是非常推薦你換一款藥,因為下一款藥,很容易就會「對你來說」沒有副作用。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去問問醫師。
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:如果我一吃藥就是覺得不舒服,那我又該怎麼確認「是藥物造成的副作用?還是我的身體疾病造成的緣故?」問得好!減藥藥師教你簡單3檢查法。
藥物副作用多久會消失?學會「3 步驟檢查法」最安心
檢查副作用的方法很簡單,這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標準,如果三個條件同時滿足,就表示這一定是藥物副作用。檢查的三個條件如下:
- 吃藥之後,確實發現了身體有不舒服。
- 先停藥1~2天,檢查不舒服的感覺有沒有漸漸消失。
- 第三天再把藥吃回來,檢查不舒服的感覺是不是又出現。
如果答案為「是」,那就是藥物副作用。如果答案為「不是」,例如明明人已經沒吃藥了,卻還是頭暈、還是肌肉痠痛,那麼這絕不是藥物造成的副作用!
我會建議尋找你願意相信的中醫師、醫師、藥師、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協助你緩解或治療疾病。因為停藥之後的不舒服,就已經不是藥物所引起的了,是身體的疾病正在求救的訊號阿!
但是,很多人可能會想問,難道西藥都不會卡在身體裡面?難道副作用不會持續很久很久嗎?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:藥物副作用會持續多久?副作用會不會一直存在?多喝水能幫助代謝?3迷思破解
有智慧的避開副作用?2 個「副作用管理技巧」
① 看懂副作用發生機率
跟你說一個冷知識,其實副作用多會依照發生機率分類命名,例如:
- 極常見(每10人至少1人)
- 常見(每100人至少1人)
- 不常見(每1,000人至少1人)
- 罕見(每10,000人至少1人)
- 極罕見(低於10,000人中1人)
所以,有可能「夢遊」也許萬人中才有一人發生,而「頭暈」則可能每10人就有一人。懂得看「發生機率」,就能減少誤解與不必要恐慌。
另外,「夢遊與頭暈與拉肚子」到底是後遺症還是副作用?你可以仔細想想:停藥之後症狀就會改善了對吧?所以這些症狀多半都只是「可逆轉的副作用」而已,就不需要特別擔心呀!
想知道怎麼區分副作用與後遺症的差別,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藥吃久了會有後遺症嗎?藥師告訴你「副作用 vs 後遺症」怎麼分!
② 分辨「能忍」與「不能忍」的副作用
不是所有副作用都必須立刻停藥。例如:吃藥後一天感覺頭暈、嗜睡,只要改成睡前吃(幫助入睡),或等到回診時再與醫師討論「該不該換藥」即可。
但反過來說,若副作用「已經明顯影響生活」,例如嚴重幻覺、耳鳴、拉肚子到無法離開馬桶,那如果是我本人的話,我一定也會馬上停藥並且立刻就醫。
胡廷岳藥師說:藥只是「沒有惡意的」工具
藥物的發明,就像菜刀一樣,沒有人故意要傷害人,只是錯誤的用法一定會傷害他人。
藥袋副作用,是幫你預防「可能性」,而不是叫你一律別碰。
如果吃藥也可以帶來好處、避免壞處,那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製造幸福。
👉 如果你家人因為怕副作用不敢吃藥,而錯過黃金治療時間,請把這篇文章傳給他看。
👉 如果你沒空閱讀減藥新知,我願意全部講給你聽,歡迎收聽最新一集的《減藥的說》。
減藥最好,
我是廷岳。
*
環島演講中!歡迎支持【預防一個家庭臥床】的費用:點此
胡廷岳藥師專注在「降低門檻,讓健康確實做得到」,目標2030 年底以前,台灣每一個人,不再受到臥床照顧折磨,是真正的「減少吃藥」。與每一位兒女想幫家人做的事情一樣。
我環島演講發明的【低門檻,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 (手機觀看版PDF),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,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!很歡迎你點此領取:【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