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吃藥習慣的專家

如何做年度回顧和新年健康計畫?心理學:問題不在「意志力」,3 步驟設定目標B=MAP

又是新的一年,你的新年新希望,不小心又與去年一樣嗎?(笑),我的病人也是。例如:不久前才拿到營養師開的完美菜單,認真執行了三天,第四天卻因為晚下班、吃外食而徹底破功?另外,醫師總是叫你每天運動半小時,你卻連一天都擠不出來,甚至好奇別人都是怎麼做到的? 嘿,先別急著責怪自己。因為連我身邊的醫療人員,也做不到「自己說出口的健康建議」。甚至我也會這樣笑他們:別再給書裡的健康建議了,連你自己也做不到! 我是擁有人類行為科學背景,環島演講、協助家庭與各大企業員工改變生活習慣的減藥藥師胡廷岳。我的第二本書《健康到最後》出書三個月後就成功第三刷,在此特別感謝各位的支持,如果你還沒看過?這本書正在談的就是「不要自律,要自願」。 這篇文章,我想挖一點細節來解釋一下「自願」的意義。這篇文章我們就用行為科學來聊聊,「為什麼不是意志力、動力的錯」,「改變能力、提醒的方法」會更持久!

快速導覽

又是新的一年,你的新年新希望,不小心又與去年一樣嗎?(笑),我的病人也是。例如:不久前才拿到營養師開的完美菜單,認真執行了三天,第四天卻因為晚下班、吃外食而徹底破功?另外,醫師總是叫你每天運動半小時,你卻連一天都擠不出來,甚至好奇別人都是怎麼做到的?

嘿,先別急著責怪自己。因為連我身邊的醫療人員,也做不到「自己說出口的健康建議」。甚至我也會這樣笑他們:別再給書裡的健康建議了,連你自己也做不到

我是擁有人類行為科學背景,環島演講、協助家庭與各大企業員工改變生活習慣的減藥藥師胡廷岳。我的第二本書《健康到最後》出書三個月後就成功第三刷,在此特別感謝各位的支持,如果你還沒看過?這本書正在談的就是「不要自律,要自願」。

這篇文章,我想挖一點細節來解釋一下「自願」的意義。這篇文章我們就用行為科學來聊聊,「為什麼不是意志力、動力的錯」,「改變能力、提醒的方法」會更持久!

如何做年度回顧和新年健康計畫?心理學:問題不在「意志力」,3 步驟設定目標B=MAP

▎心理學:消耗「意志力」無法持久

日前,我和牙醫師講師夥伴一起準備演講內容。試講時,他講到「刷牙333」:飯後三分鐘內一定要去刷牙。聽完我忍不住問他:

「你真的每次吃完飯後,三分鐘內就會去刷嗎?一天刷三次嗎?」
他笑著說:「哪有可能啦,我也是只刷早餐飯後跟睡前而已!」

對嘛!!!!我們都只是普通人。生活就已經夠忙了,我們根本沒空一天刷三次四次牙齒!

甚至「減肥、運動333、多吃蔬菜、多喝水」的建議也一樣,無法維持健康的體態,其實不是你的動機有問題,而是技術、或提醒方面的問題。我舉個例子給你聽。

◆相關文章:運動333這件事情,已經不存在這個世界上嘍

▎為何教科書上的建議難以實踐?因為人不缺動機

曾有一位失眠的患者抱怨:睡前他總是會忘記自己「不要再划手機」。他覺得自己很糟,怎麼就「已經睡不好了」,卻還是讓自己手機成癮,一打開手機不知不覺30分鐘又過去了。好煩!我笑著反問他:「那你睡前的鬧鐘都是用什麼設定的?」

「用手機呀!」兩秒後他恍然大悟:「對吼,所以我才會不知不覺睡前都會用手機。」然後打開手機,就又不自覺被各種手機通知吸引,然後就又停不下來了。

你看吧,人本來就知道要讓自己健康、不能讓自己手機成癮,我們本來就不缺乏動機。但實際上為什麼我們還會「做不到健康的習慣呢?」這其中的秘密,便是因為壞習慣比好習慣更容易被人們執行,例如:划手機很簡單、打開洋芋片很簡單、不吃蔬菜比吃蔬菜簡單

這時我們能怎麼辦?我們只要把「壞習慣」變得「更難取得」就好了,例如:

「我建議你睡前換成傳統鬧鐘,不要用手機計時,做得到嗎?」「可以!」

「我建議你回家以後,就把手機關靜音,放在客廳而不是主臥室充電,做得到嗎?」「可以!」

「我建議你把Line標誌左上角顯示的紅色未讀數字,用手機後台的功能,設定成『不顯示』,做得到嗎?」「怎麼做?」「網路上有教!」「可以!」

後來,這位病人的手機成癮問題就漸漸的好轉。咦?我是怎麼做到的?其實很簡單,只要是有動機的人,全都很好處理,我只要給他「輕易就能做到的技能」,以及「減少壞習慣的提示」他就會行為改變了,嗯?什麼意思?

我們以下來聊聊行為科學的基礎:B = MAP

▎B = MAP,動機+技能+提示

人很有趣,人可以同時擁有「想健康」以及「想吃炸雞」這兩者彼此互相矛盾的動機。這就造成,若你想要「多增加一些好習慣」,同時「減少一些壞習慣」。例如:新的一年,你想要多吃水果、少吃洋芋片?你就會發現,壞習慣總是優先勝出。這完全不是「自己健康的動機很不夠、或意志力不堅定」。絕對不是。

因為「福格行為模型」B = MAP 告訴我們,B(行為)想要被改變,必須同時得到:M(動機存在)、A(技能簡單)、P(提醒明顯)。你想想看:新的一年,你想要多吃水果?那就多買一些不用洗、甚至不用削皮就可以吃的水果(技能簡單),例如香蕉、荔枝,放在玄關而不是冰箱(提醒明顯)。那麼我們吃水果的機率自然就會增加。跟意志力不堅定完全沒有關係。同樣的道理,你想讓家人多吃一些水果?那就把水果削完皮(技能簡單)之後,放在客廳桌上(提醒明顯)。

那壞習慣呢?你可以反過來操作。新的一年,想要少吃一點洋芋片?那就不要買&玄關不要擺(提醒變得不明顯)、或限制自己很想吃的時候才能走去全聯!!(技能變得不簡單)。你看,新的一年,想要多吃水果、少吃洋芋片?聽起來不難了對不對?再強調一次,每個人本來就有想健康的動機,只是我們「做不到」而已。

因此,我們直接回到「醫療人員自己也做不到的健康建議」。常見的有:「運動333」、「用眼50分鐘休息10分鐘」、「慢性病藥物必須乖乖吃完」── 它們都是對的,卻很難落實。除非,我們可以假設動機都已經存在,然後針對「技能+提示」去做行為設計。

簡單的說,我們需要的,是一種「做得到的健康建議」。而不是「課本上的健康建議」。

◆相關文章:為什麼能獲得健康的人,總是只有少數那幾個人?

▎令人期待的健康計畫,才是「好計畫」

「健康如果做不到,世界上就不會有健康的人。」-- 減藥藥師胡廷岳

在藥學裡,有個概念叫「最低有效劑量」——用最少的藥,達到想要的治療效果,又能避免副作用。你覺得運動很痛苦嗎?那就換一種令你期待的運動(例如防身術);你覺得喝水很難喝嗎?那就加幾片檸檬,每一次喝水自然就會令你期待。

當然你也可以討厭防身術,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喝檸檬水很不舒服。我所做的畢竟就只是拋磚引玉,提醒你:B(行為)想要被改變,必須同時得到:M(動機存在)、A(技能簡單)、P(提醒明顯)。

簡單的說,令人期待的健康計畫,才是「好計畫」。

下一次如果還要設定目標、或是給予你的病人任何目標。請千萬不要忘了問他(或問問自己),做得到嗎?做不到的話,我們換個方法好不好?這有兩個好處:1.醫療人員被逼的去習慣,給更多接地氣的健康建議。2.真正能執行健康行為的病人,真的都變健康了。

還在想如何做年度回顧和新年健康計畫嗎?心理學告訴我們:問題不在「意志力」。

廷岳藥師專注在提供「切身實用的健康建議」,
在2030年底以前,讓台灣每一個人預防健康惡化,
不再受到臥床照顧折磨。

和每一位兒女想做的事情一樣:
預防家人臥床,直到減少吃藥。

👉 未來搜尋「減藥藥師+健康計畫」,就能找到這篇文章。
👉 如果你的朋友也常被「健康問題」搞得焦慮,分享給他吧!
👉 如果你沒空閱讀減藥新知,我願意全部講給你聽,歡迎收聽最新一集《減藥的說》。

減藥最好,
我是廷岳。

*

環島演講中!歡迎支持【預防一個家庭臥床】的費用:點此

胡廷岳藥師專注在「降低門檻,讓健康確實做得到」,目標2030 年底以前,台灣每一個人,不再受到臥床照顧折磨,是真正的「減少吃藥」。與每一位兒女想幫家人做的事情一樣。

我環島演講發明的【低門檻,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 (手機觀看版PDF),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,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!很歡迎你點此領取:【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。

參考資料 👉羅東博愛醫院福格行為模型、《未來年表

立即分享
胡廷岳藥師
藥師胡廷岳

藥師、慢性失能疾病預防衛教師、台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、台師大健促與衛教碩士。專精家屬、醫療從業人員、照服員的減藥訓練。

是少數跨域人類行為學、藥學、預防醫學,並願意深入社區第一線的專家。

曾與國衛院、臺大醫院、南山人壽、台哥大、北市聯合醫院、弘道基金會、心路基金會、伊甸基金會、長庚大學、台北醫學大學等單位合作「以人為本的創新衛教」。現為專欄作家、講師、顧問、出版社簽約作家。環島演講超過 10+ 個縣市。

你可能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