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常常覺得頭暈、站不穩、像站在陸地上「暈船」?甚至,你也早就知道止暈藥沒什麼改善?這很常見。頭暈問題若沒找對根源,止暈藥只是暫時壓制症狀,就算連續吃30年也不會好。這篇文章由減藥藥師胡廷岳帶你搞懂:常見的「頭暈原因」可能是耳石脫位、自律神經失調或慢性壓力,如果是這些原因的話?有哪3個真正「治本」又不靠吃藥的方法,協助你找回清醒生活、遠離止暈藥物副作用。
相關文章:預防腦中風遺傳,膽固醇是不是越低越好?紅麴可以降低中風風險嗎?減藥藥師給2個輕鬆方法

常見迷思:只要吃止暈藥就會好?
前幾天我到板橋區公所演講,台下一位60幾歲的姐姐舉手,跟我抱怨說:「廷岳啊,我長期頭暈耳鳴,吃藥也沒什麼改善,該怎麼辦?」
我一聽,就覺得她的個性超級緊張,便故意問她:「妳現在退休了嗎?」
她點點頭:「退休了。」
我又問:「家裡還有爸媽、子女需要妳操心嗎?」
她想了想說:「好像也沒有。」
我笑著說:「那妳怎麼不好好出去走走、看看海、賞賞花,待在家裡越想越緊張,幹嘛呢?妳又不是沒辦法出去玩的人。」
「走出去玩,心理的病少一半,身體自然就輕鬆一半了。」
說到這裡你可能不太相信,除了壓力之外,還有沒有「其他造成頭暈」的可能?當然有。
只要上過我的減藥課,就會知道「止暈藥」只是「症狀藥」,光是壓下症狀並不能解決問題,找出頭暈的真因,才是真正的減藥之道。
治本解法如下!
3個你可以馬上做到的止暈治本解法:
1. 查查耳石是不是掉了
你知道嗎?頭暈裡有種叫「耳石脫位」的問題,特別容易發生在「上了年紀」的人身上。例如:長期臥床的人、脖子僵硬,頭部活動少的人、以及曾經跌倒撞到頭的人。
「耳石脫位」的症狀,一般是早上起床或轉頭時,整個天旋地轉。這不是腦中風,也不是什麼血糖血壓問題,而是耳朵裡「負責平衡」的裝置壞掉了,嚴重干擾平衡。
那該怎麼辦呢?耳鼻喉科有個很專業的「耳石復位術」,大多數人經過數次治療後就能改善,如果能改善,根本就不需要吃止暈藥。
第一招:👉頭暈時推薦大家掛號耳鼻喉科檢查。
2. 試試針灸與中醫
不少長輩對西醫吃藥有排斥感,反而更願意接受針灸或中醫調理。像我環島演講時遇到不少的頭暈患者,後來靠針灸+調整生活習慣,就能出現明顯改善。
針灸可以調整自律神經、舒緩壓力、改善血液循環,對慢性頭暈也有幫助。
第二招:👉 找信任的中醫師,評估自己的暈眩症狀,是否適合這樣的治療方式。
3. 檢查自律神經與心理壓力
你知道嗎?長期焦慮、自律神經失調,也是頭暈的一大原因。除了板橋的姐姐之外,我另有其他在外商工作的朋友、在基金會工作的病人:很多人白天忙碌、晚上睡不好。後來才發現是壓力大到神經出了問題。
你可以掛神經內科門診,或學習一些紓壓方法,如:
- 每天散步20分鐘、踏踏草地、看看遠方
- 練習腹式呼吸、瑜珈放鬆、精油、冥想
- 或者像我建議那位姐姐:「出去走走、看看海,心病減半,身體就會好一半。」
總之:減藥的重點在於治本而非壓症狀
只要來過我的減藥課都知道,症狀藥只能暫時壓住症狀,卻無法治本解決問題。
我敢保證,暈眩的問題如果沒有好好找到病根,就算吃三十年的止暈藥,你也沒辦法把暈眩治好。但耳石復位術、中醫針灸、心靈舒壓等等的方法,卻可以讓你好好找回原本健康、不用吃藥的自己。
常常頭暈的你,不如今天就來試試看吧?如果這篇對你有幫助,請分享給正為頭暈感到困擾的朋友。
減藥最好,
我是廷岳。
*
環島演講中!歡迎支持【預防一個家庭臥床】的費用:點此
胡廷岳藥師專注在「降低門檻,讓健康確實做得到」,目標2030 年底以前,台灣每一個人,不再受到臥床照顧折磨,是真正的「減少吃藥」。與每一位兒女想幫家人做的事情一樣。
我環島演講發明的【低門檻,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 (手機觀看版PDF),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,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!很歡迎你點此領取:【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