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?加班到深夜,咖啡的效果漸漸失去效用,肩膀忽然緊得像石頭,頭兩側也不巧開始抽痛。這時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:先吞顆止痛藥再說。沒毛病,多數人這樣做沒有錯,但你有沒有想過——這次的頭痛,真的只是「舊毛病」嗎?神經內科醫師發出什麼的警訊?
這篇文章減藥藥師帶你聊聊:快速緩解頭痛的方式、如何分辨哪6種頭痛很危險、哪幾種頭痛是身體正在發出「腦內警報」、減少吃止痛藥的方法!
相關文章:快檢查這些症狀!最常被忽略的 4 個中風前兆:脖子緊、疲倦、耳鳴、手麻上榜!1表格找出中風線索!
頭痛吃止痛藥,小心壓下真正病因
「這幾天普拿疼一天吃兩次,可能是天氣變化」 「頭痛很常見,撐一下就過去了」
32歲的工程師阿勝,習慣忍痛,每次工作壓力一大,總是靠止痛藥撐過去。但這次不一樣,他忽然感到劇烈頭痛、噁心。便趕緊打電話叫119,一送醫竟是「腦動脈瘤破裂」。
天啊,還有沒有其他「隱藏起來的頭痛警訊」呢?羅東博愛醫院的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旻陽曾經示警:以下這6種不尋常的頭痛,都不能等:
- 發作突然且劇烈的頭痛:頭痛會在短時間內(幾秒鐘~1分鐘)直接痛到最高點。像這類型的頭痛,可能代表著腦血管的急性症狀,例如腦出血、腦血管瘤等情況,建議盡快就醫。
- 神經出問題的頭痛:頭痛同時伴隨著視力模糊、噁心、手腳麻木、意識變差、單側手腳無力、癲癇發作等神經症狀。可能和腦血管有關聯、也可能是腦部有腫瘤。
- 明顯不對的頭痛:意識改變、語無倫次、頭痛伴隨發燒、一直昏睡。可能有感染。
- 腦壓出問題的頭痛:頭痛會隨著姿勢不同,而越來越痛。
- 特殊的頭痛:頭痛的方式與過去有所不同。
- 慢性的頭痛:止痛藥越吃越重。
以上,這些症狀都有可能代表著腦中風、腦腫瘤、腦部感染、或動脈瘤破裂,如果光靠止痛藥壓下去,只會掩蓋救命時機。如果不想吃藥,以下提供幾招分辨與減藥的技巧。
快速緩解頭痛的3個方法:你該學會的判斷與舒緩技巧
✅ 1. 分清楚頭痛種類,掌握就醫時機
- 緊張型頭痛:來自肩頸肌肉緊繃,悶悶的、壓迫感居多,建議舒緩緊張。(見下方)
- 血管型頭痛(偏頭痛):跳動感明顯(能感覺到脈搏),如為中老年(此年齡中風比率高),建議直接送醫。
- 其他發作突然或劇烈的頭痛、或與過去完全不同:如上所示警,趕緊送醫。
✅ 2. 按摩三大穴位,舒緩「緊張型頭痛」
- 太陽穴:耳朵上方兩側輕揉20秒,舒緩放鬆,大部分頭痛的人這裡都會很緊。
- 風池穴:後腦杓底部兩側(男生頭髮的邊緣),用拇指按壓可放鬆肩頸。
- 肩井穴:肩膀肌肉最突起處,可以用任何按摩的工具輕敲數下,有助放鬆。
這些按摩方式皆促進血流、減輕緊繃,適合壓力型、姿勢不良造成的頭痛。
✅ 3. 吃藥之前問問自己:「這次的頭痛和平常一樣嗎?」
我們多半熟悉頭痛,反而變得容易忽略「異常細節」。 下次頭痛發作時,不妨停下5秒思考:「這次有哪裡不一樣?」這一問,可能就是搶救的起點。因為重症、重病、臥床的時候,我們就只能被迫吃進更多的藥。
頭痛還是覺得吃止痛藥就好嗎?減藥的哲學,是認真教你知道哪種頭痛該按摩、該休息,而哪種頭痛該立刻去急診。
👉分享這篇文章給那位「止痛藥不離身」的朋友!或是你親愛的家人
👉 如果你沒空閱讀減藥新知,我願意全部講給你聽,歡迎收聽最新一集的《減藥的說》。
減藥最好,
我是廷岳。
*
環島演講中!歡迎支持【預防一個家庭臥床】的費用:點此
胡廷岳藥師專注在「降低門檻,讓健康確實做得到」,目標2030 年底以前,台灣每一個人,不再受到臥床照顧折磨,是真正的「減少吃藥」。與每一位兒女想幫家人做的事情一樣。
我環島演講發明的【低門檻,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 (手機觀看版PDF),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,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!很歡迎你點此領取:【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。
參考資料👉秀傳醫院、長安醫院神經醫學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