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藥師胡廷岳,我正在環島公益演講,教育民眾照顧好自己、減少吃藥。我至今已演講了超過500場,其實我心裡十分明白,「減藥」不光是不吃藥而已,而是「該怎麼讓人心甘情願的照顧好自己」。
但說歸說,要病人戒檳榔、戒菸、戒甜食、戒手機成癮。都很難吧?其實不會的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走入了心理學、衛生教育環節,讓這一切都變得不難。今天,我想用一個故事,跟你聊聊:工地工人戒檳榔?怎麼可能?

「有吃檳榔的舉手。」營造業的老闆現身在工地現場,他今天沒有要發表演講、他也沒有要懲罰這群吃檳榔的人。但工人們都面面相覷,心想:
「什麼,是要懲罰檳榔汁亂吐的人嗎?」
「什麼,該不會我昨天吃檳榔沒戴口罩被發現了?」
沒有人敢舉手!但老闆接著講:「我是說,有吃檳榔的舉手,有吃的人我發給你1000塊。」
那當下舉手速度之快,大笑。
連沒吃檳榔的我,都突然想吃了。
1000元的尊重,勝過十萬次的勸說
「這1000元都拿到了嗎?」發完鈔票之後,老闆面帶微笑地說:「好,那今天下班之前,如果你成功都沒有吃檳榔,這1000元就是你的,不然就要還我。」
最後有人還錢嗎?沒有,並不是因為大家都說謊。而是所有吃檳榔的人,都受到尊重,所有人今天都不願意吃了。那天的對話長這樣子:
『阿你不來一顆喔?』 其他工地工人故意調侃。
『不吃了不吃了!1000元我要好好地放在口袋。(台語)』
說完,他拍拍屁股上的錢包。只多了一張1000元,好像就讓錢包摸起來更加飽滿。
如果你懂做工的朋友,你就知道:
他們是最守信用、最講義氣的一群人。
今天他答應你「不吃」,他就真的不會吃。
但撐的久嗎?明天難道還要老闆再發1000塊嗎?
不行對吧?接下來我們還可以這麼做。
改變行為的三個條件:意圖、自主選擇、顧面子
若你願意與他們成為朋友,我跟你保證,做工的人,絕對是一群最守信用的人。
所以他今天是絕對不會吃檳榔的,因為他已經答應你了。
雖然他「明天」會不會繼續不吃檳榔我不知道、他「明年」還會不會繼續不吃檳榔我也不知道。但已經成功「幫助人們改變行為」很多經驗的我知道,接下來若老闆開口問:「阿你從幾歲開始吃檳榔的呀?」老闆就能得到「其實我也很想戒,但我戒不掉」的工人內心話。
只要成功讓這位工人,願意說出內心話,那麼這位工人就擁有了「想戒檳榔」的動機與意圖。
他的內心就會開始尋求你的建議,他就會告訴你:「他來做苦工,都是為了小孩學費。但真的太辛苦了,想提神,叼著菸也麻煩,所以才開始吃檳榔。」
這時候的他,才是已經把耳朵打開,願意聽取你的建議(這是很大的一步)。
但這時候就馬上給建議好嗎?不妥。
你應該要給他的是「選項」,讓他「自主選擇」。
已經被他信任的你,與其給他一堆「戒檳榔的建議」,想必他都是撐不久的,撐不久之後又會自信心受挫,反而下一次戒檳榔的動機更弱。不如你改成這樣做,你先把選項攤在陽光下,然後讓他自由挑選任何一個,甚至告訴他都不選也可以,這步驟請你一定要讓他自己心裡明白:「這選項我自己選的,我負責」。
例如:你可以推薦他幾位好醫生、建議陽光基金會的癌友講師來工地現場分享心路歷程、撕掉「罹癌後下巴切除」那些嚇死人又沒有用的衛教海報,換成「戒檳榔 = 愛家好男人」等等等等。讓他自由選擇,甚至是自由發揮。
然後再告訴他:「你做的很好,你一定很愛你的家人。其實不用我說,你早就知道「吃檳榔」只會讓「賺錢養家」的目標越來越遠。」
這還能不收買人心嗎?
是的,同時這時候他也會卡關:因為戒檳榔、戒菸、戒酒這些「成癮物質」,與飲食習慣的改變十分不同。你想想看:請你換一種飲料、換一種食物吃,一般是不會讓人痛苦的。
但成癮物質「會」。只要兩天三天不吃成癮物質,那些「反彈的戒斷症狀」就會出現。
「哇,我以前也戒過,但很不舒服阿。我真的戒得掉嗎?但我又說不出口阿」他心裡想。
所以我會這樣處理:
「不然這樣好了,我也是覺得檳榔很難戒。不然我們檳榔先不要戒,但健康也是要顧。口腔癌早期其實只會有一個小白點,只要把小白點燒掉,『未來就不用整塊肉都挖掉』、也『不用化療電療』。你想想看,這樣一來你是不是還能繼續工作、繼續養家?」
「我問你,定期檢查是不是真的比癌症二期三期還要好?」我故意再問一次:
「你覺得呢?定期檢查,還是惡化之後做治療,哪個比較好?」
他會開始猶豫你說的話,因為你的建議跟所有人給過的都不一樣。這時候我會再推他一把:
「當然是定期檢查比較好,對吧?但你知道哪裡有政府免費篩檢口腔癌的服務嗎?」我準備給他台階下,給他面子。「不知道。醫院嗎?」他一定會這樣說。
「但醫院太麻煩了。其實我們工地過幾天會安排篩檢車來工地幫所有人做檢查,每一個吃檳榔的工人,都已經答應我說他會來。另外,『你的家人那邊我也會負責說服他們,說檳榔先不要逼你戒,但反過來是你願意定期回診檢查』。你覺得呢?檢查那天你也會到嗎?」
「會,一定會!」「真的很謝謝你!」
為什麼傳統衛教沒用?
以上,這就是我的啟蒙老師OOO,在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研究所分享的故事。他的這場演講,也成為了我當初考取衛教所的契機。「讓工地工人戒檳榔作為一生志業?你也太猛了吧,老師!」
台灣的臥床病人很苦,但臥床病人的照顧者更苦。環島公益演講期間,我一直聽到這群人「好想健康,好不想拖累家人」只是最後的我們卻也沒有成功預防臥床。
為什麼傳統衛教沒有用?你可以回頭想想,不只是慢性病,過去的所有衛生教育,都在用恐懼嚇人,例如:戒菸、減重、反毒標語。
「你再不運動,下次就開血糖藥給你!」
「吃檳榔會整塊肉被挖掉」、「抽菸會陽痿」!
責備、威脅、數據,我全部都試過了。有用嗎?當然沒有,他們從今以後就轉頭別看就好了。我當初就是這樣失敗的,我爸就是這樣罹癌的。
因此,故事看到這裡,如果你也想說服一個人?說服一個人所需要的三大條件就是:「擁有意圖」「給他權力自主選擇」「顧及他的面子」。這也是我環島教育超過30,000人之後的領悟,心理學的說服技巧。
想說服家人戒除檳榔嗎?別再盯著他做完健檢、他不需要任何鞭子或胡蘿蔔。
因為他已經答應你了。
照顧好自己就能減少吃藥。我是減藥藥師胡廷岳。
👉 未來搜尋「減藥藥師+戒檳榔」,就能又找到這篇文章。
👉 如果你有家人朋友、甚至是父親在工地、常吃檳榔,分享給他!
👉 如果你沒空閱讀減藥新知,我願意全部講給你聽,歡迎收聽最新一集《減藥的說》。
減藥最好,
我是廷岳。
*
環島演講中!歡迎支持【預防一個家庭臥床】的費用:點此
胡廷岳藥師專注在「降低門檻,讓健康確實做得到」,目標2030 年底以前,台灣每一個人,不再受到臥床照顧折磨,是真正的「減少吃藥」。與每一位兒女想幫家人做的事情一樣。
我環島演講發明的【低門檻,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 (手機觀看版PDF),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,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!很歡迎你點此領取:【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】。
